1
起草背景
《規劃》以《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為依據,按照《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部省級文件精神,參照《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并與《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等有關文件精神銜接,編制了本《規劃》。
2
主要內容
第一章 發展環境。本章主要梳理了廣州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第二章 總體要求。本章主要提出廣州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以及“以建設出新出彩的全球數字經濟活力城市為發展愿景,圍繞“五區三都三城”發展格局,高標準構建數字創新發展引領區、數實融合發展示范區、數據價值轉化活力區、數字開放合作先行區、數字生態治理試驗區,高水平打造顯示之都、定制之都、直播電商之都,高質量構筑智車之城、軟件名城、智算羊城”的發展目標。
第三章 優化數字經濟空間布局。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核心,協同數字經濟重點園區和平臺多點發展,基本形成“一核引領、多點支撐”的新格局,明確全市11個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方向,實現跨區協同、多點聯動、資源共享的數字經濟發展新局面。
第四章 提升數字底座支撐能力。將對接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東數西算”等戰略工程,適度超前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促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打造智算羊城。
第五章 激發數字產業發展活力。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鏈群發展,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布局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
第六章 釋放產業數字化潛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產業互聯網,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優勢產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打造數產融合標桿城市。
第七章 提升數智治理能力。加強公共數據高質量供給,提升數字化服務和治理水平,釋放數據要素市場潛能,提升數字安全防護水平。
第八章 凝聚數字生態合力。營造開放包容發展環境,加強國際國內數字合作,推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廣州數字經濟發展。
3
規劃重點
一是明確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累計建成5G基站超10萬座,培育3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新增打造1-2家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3家以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穗智管”行業覆蓋率達90%,電子證照用證率80%以上,公共數據開放數據集達到1600個,初步建成世界領先的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和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桿城市。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政策原文及附件內容